基于c#的windows應用程序設計--電話計費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課程設計(完整源代碼.rar
基于c#的windows應用程序設計--電話計費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課程設計(完整源代碼,基于c#的windows應用程序設計--電話計費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課程設計(完整源代碼,設計報告)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電信業(yè)的迅猛發(fā)展,各項業(yè)務量快速增長,新的業(yè)務種類和新的服務形式不斷推出,而舊的電信業(yè)務的計費處理從體制到技術都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,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限制和阻礙了業(yè)務的發(fā)展。新的時期,新的挑...
該文檔為壓縮文件,包含的文件列表如下:
內容介紹
原文檔由會員 bshhty 發(fā)布基于C#的Windows應用程序設計--電話計費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課程設計(完整源代碼,設計報告)
摘 要
隨著近年來我國電信業(yè)的迅猛發(fā)展,各項業(yè)務量快速增長,新的業(yè)務種類和新的服務形式不斷推出,而舊的電信業(yè)務的計費處理從體制到技術都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,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限制和阻礙了業(yè)務的發(fā)展。新的時期,新的挑戰(zhàn)。近年來,我國移動電話的普及全國各個角落,種類繁多,形式多樣。同時業(yè)務的需求也是千變萬化,作為一家好的電話服務公司要想在現代電信產業(yè)中穩(wěn)步發(fā)展,求的生存,就的有良好管理體制和先進的管理系統和優(yōu)秀的技術。
如今計算機軟件產業(yè)的不斷進步,在一些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中融合了強大的數據庫開發(fā)能力,ADO.NET數據庫訪問技術[8]和Visual Studio2005開發(fā)平臺的引入。使數據庫開發(fā)更加成熟化。SQL2000數據庫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,市局管理更現代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、人性化。在這些軟件的幫助下使得數據管理變得簡單,條理清晰,科學。易保存,以及一些以前方法無法達到的功能。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高節(jié)奏,高效率的工作要求,為電話計費管理者對數據的管理帶來極大的方便。
電話計費管理系統采用全新的設計理念,本系統采用Windows應用程序設計提供完善的功能模塊,無論是從客戶還是管理人員對自己的業(yè)務需求都能夠滿足。客戶可以方便的實現各種業(yè)務的查詢,管理員可以很方便的管理各種各樣的客戶業(yè)務,辦理業(yè)務,更新,刪除業(yè)務,備份,優(yōu)化數據等功能。而這些功能的實現都對于客戶和管理員都是透明的,都是在可視化的窗體上操作,操作方便簡單。
關鍵詞: Windows應用程序 電話計費 系統
目 錄
1 概述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1
1.1 項目概述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1
1.2 系統前臺開發(fā)工具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1
1.3 系統后臺數據庫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2
2 需求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4
2.1 系統需求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 4
2.2 系統用例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4
3 系統設計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5
3.1 系統邏輯組成結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5
3.2 系統概念結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5
3.3 功能模塊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7
4 系統實現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8
4.1 系統登錄模塊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8
4.2 主窗口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9
4.3 客戶業(yè)務查詢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9
4.4 業(yè)務辦理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1
4.5 打印報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5
4.6 客戶留言簿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6
4.7 Web引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7
5 調試分析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8
6 設計總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9
7 致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0
8 參考文獻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1